党委宣传部 娄修明 通讯员吴寒、焦巧
3月28日,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逸云楼115室内茶香袅袅、弦音绕梁。一场以非遗技艺传薪火 匠心筑梦育新苗为主题的活动在此启幕,国家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顺明大师工作室正式揭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同步举行,为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写下生动注脚。
国宝母树大红袍制作人王顺明大师,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华中大区运营中心负责人华骏阳,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发展处处长张磊,人力资源处处长钟君,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师生代表百余人,共同见证这场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盛会。
非遗新语:校企代表共话匠心传承
活动在古韵悠扬的古筝声中启幕,武夷岩茶非遗纪录片的影像徐徐展开,将与会者带入这片承载千年文脉的东方树叶世界。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党委书记胡晓致辞,向王顺明大师及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表达诚挚的感谢。她表示,非遗进校园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基因的激活。此次合作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落实“文化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我们将通过非遗大师驻校、标准样茶入课堂等创新举措,让传统手艺从“非遗名录”走向“课堂课表”,从“指尖绝活”转化为“技能证书”,为文旅行业、茶产业输送兼具文化深度与技术精度的复合型人才。
“ 一片叶子,半生故事。”王顺明大师在致辞中以五十余载制茶生涯为引,娓娓道来武夷岩茶的前世今生。从看青做青的古法智慧,到岩骨花香的韵味奥秘,大师用质朴话语诠释匠心精神:茶叶承载着千年的中华文脉。制茶如做人,既要守正,更要创新。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武夷岩茶、爱上茶文化。”
产教融合: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能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企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王顺明大师受聘为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客座教授,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华骏阳获颁产业导师聘书。王顺明大师向学校捐赠珍贵的武夷岩茶国家教学标准样茶,为茶学教育提供最权威的标准依据。
根据协议,校企双方将在技艺传承、课程开发、实习就业等领域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学校培养基础能力、企业锻造实战技能的协同育人模式。
“非遗传承不能停留在博物馆式保护。”华骏阳表示,未来将通过企业订单班、非遗工作坊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产业链中成长为懂文化、能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王顺明国家非遗大师工作室(武夷岩茶制作技艺)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武夷岩茶非遗技艺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迈入新阶段,这不仅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学习非遗技艺的平台,也为茶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茶香课堂:非遗技艺点亮职业教育新路径
揭牌仪式后,精神矍铄的王顺明大师带来《一叶载千年,十指淬真章章——从武夷岩韵到江城问道:非遗技艺里的东方智慧与青年力量》专题讲座。他以生动风趣、通俗易懂的话语,将武夷岩茶品种、生态、工艺三要素拆解为通俗易懂的教学模块,勉励学生珍惜时光,积极进取,用科学思维解码武夷岩茶的核心工艺,用心领悟茶艺背后的东方智慧。
已逾古稀的老党员王明顺用他制茶研茶的经历和人生信条感染感动着在座师生,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武夷岩茶的采摘标准、茶叶品鉴、存储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等踊跃提问,大师耐心解答。
随后,王顺明大师现场打开国家标准样茶的包装盒,逐一讲解标准样茶的品名、等级、特点以及武夷岩茶国家教学标准样茶的科研与教学价值,并现场演示国家教学标准样茶的冲泡技艺。他鼓励学生勤学苦练,增强本领,为未来在茶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品鉴环节,在大师指导下,百余名师生从茶汤的色泽、香气与口感中触摸到非遗技艺的温度与厚度,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在武职大校园里流淌出别样韵味。
这是我第一次触摸到'活态'的非遗。当50后非遗大师遇到00后大学生,这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最佳注脚。茶艺社团社长吴延朝感慨道。
当古法技艺遇上现代课堂,当非遗传承融入职业教育,传统与未来在这一刻完美相遇。正如王顺明大师所言:年轻人是非遗最好的传承者,也是最棒的创新者。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以这场非遗技艺传承和茶文化盛宴宣告:在凌家山下这片沃土,非遗之树必将枝繁叶茂,青春之花定将绽放芳华。
审核:蒋永业 责任编辑:陈峰
网页链接:学校网址https://news.wtc.edu.cn/2025/0401/c334a124943/page.htm